不知不觉2020年就这样过去了,除开岩板,在建陶行业内估计没有比掀起大规模的“煤改气”改造工程为主要内容的“环保高压”更受强烈而持久的关注。随意在百度或微信号搜索上输入关键字,到处充斥着主流媒体关于建陶行业煤改气的报道;相关专家亦奔走呼吁煤改气一刀切不可取。
四部委联合发文,避免和纠正煤改气“一刀切”
2020年7月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财政部、人民银行曾联合发布《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,为缓解企业经营困难,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,提出了7个方面23项任务,力求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。
其中,在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方面,《通知》要求:制定科学合理的“十四五”能耗总量控制指标,完善考核制度和用能权交易制度。避免和纠正“一刀切”的去煤化政策。指导各地清理规范天然气管道收费,严格成本监审。
早两三年前,中央与地方政府在“煤改气”政策上显然存在着些许差异,通常按理说应按中央的文件精神来因地制宜制定地方的产业政策。但是,那时各产区基本难逃“一刀切”的命运,部分政府三番五令要求陶企限期实施清洁能源改造,导致瓷砖生产成本大幅上升,让不计其数陶企老板梦断陶瓷业。
众所周知,陶瓷行业煤改气“一刀切”,历来饱受诟病,在过去的两三年内山东淄博、四川夹江、辽宁法库、山西阳城、河北高邑、山东临沂等产区陆续完成“煤改气”,但不少使用天然气后,气价波动大、气荒,不排除还夹杂着被一些国外集团卡“脖子”等问题逐渐凸显;“煤改气”似乎正为瓷砖产能的减产作出贡献。
2020年,煤改气主要推动力是以广东省为代表的省级推广,可即便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,全面改用天然气以来,清远、肇庆已发生多起停气时间,价格涨价也是轮番上演;给陶瓷企业造成不小损失。
另外,“煤改气”必然增加企业的用能成本,经济压力较大。而经济账一向是“煤改气”推进最具聚焦点的问题,“煤改气”经济竞争力弱是不争的事实,其发展规模一定程度上依赖财政补贴。目前,似乎还尚未逐步摆脱对“补贴”的依赖。
2020年,中国天然气进口数量实现稳步增长,天然气进口来源呈多元化特点。海关数据显示,2020年,中国天然气进口量10166.1万吨,同比增长5.3%。
尤其步入2020年12月,冷冬时期多地受寒潮影响导致供需关系紧张。其中12月中国进口天然气1122.5万吨,同比上涨18.0%,进口量大增。且国内,冷冬刚需+制造业超预期,城燃补库需求以及取暖用气需求大幅增加,而管道气供应有限,部分地区有较大的天然气缺口,国内多省份纷纷启动天然气保供预警响应。
近日,据LNG行业信息调查发现,其陕西、内蒙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等地区LNG(液化天然气)价格稳中上涨,此轮上浮主要受前段时间北方降温,城市燃气需求增加,另外LNG车辆恢复,加气站销量提升、工厂春节前备货,西北LNG(液化天然气)均价3800元/吨涨至4400元/吨,价格整体涨幅不高,加之出货稳定,上游调价情绪较高,西北LNG(液化天然气)5连涨,带动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等地区涨价。
日前,据业内媒体报道,山东LNG(液化天然气)到货价疯涨,LNG到货价已超过9000元/吨,陶企被逼月底集中停窑引起广泛关注。很显然,于企业来讲,提前停窑不出意外还是因为天然气价格上涨,吃掉了陶瓷产品利润。
最后,呼吁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的陶瓷产业政策时,能够多听听陶企的心声,多关注一下行业的具体情况,与中央的政策保持一致,既要有持续性、科学性、针对性;否则将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。目前,在四部委提出避免和纠正“一刀切”的去煤化政策背景下,“煤改气”浪潮在建陶行业早已全面铺开。那么,最终能否发挥由强制“一刀切”过渡到引导为主,能否更加“因地制宜”、平稳发展,这是一个未知数;而2021年“煤改气”又将会如何发展,请拭目以待!
相关资讯
转载本站文章图片,必须署明来源搜陶网(www.soutao.tv)外地站点加盟热线:0757-82770008,QQ99880500 本站律师顾问:广东中天鼎盛律师事务所:0757-93289933
家居产品导购QQ:632599208 找砖网全国家居经销商Q总群:52515767 中国家居网络媒体Q总群:69235136全国家居职业经理总群86188297 协会支持:佛山市禅城区陶瓷卫浴行业协会
版权所有:佛山市家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粤ICP备11050138号 HTML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