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(网传)深圳海大装饰停工待遇停发、某建工集团“变相逼走员工”的消息震动工程圈,建筑业上下游的寒意正加速蔓延。作为建筑业核心配套的陶瓷砖产业,也面临订单萎缩、成本承压、创新滞后的三重挑战。但行业周期从不是“躺平”的借口——以技术创新破局同质化、以营销创新打开新场景、以稳扎稳打守住基本盘,才是穿越寒冬的正解。
一、技术创新:从“价格内卷”到“价值突围”
工程领域企业“倒下”的根源,是长期依赖传统模式、缺乏核心技术壁垒。陶瓷砖行业的困境,也始于同质化竞争下的利润枯竭:过去靠模仿、拼低价的内卷,让产品陷入“颜值趋同、功能雷同”的泥沼。
破局方向藏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信号里:
●绿色化是生存前提:“双碳”政策下,低碳生产技术已成刚需。推广天然气烧成、余热回收系统,研发低碳坯体配方(如高岭土替代材料),既能降低环保成本,又能抢占“绿色建材认证”红利(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可提升工程招标权重30%以上)。头部企业已建成“零碳工厂”,用光伏电站覆盖生产用电,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。
●功能化是差异化关键:瞄准家装健康需求与基建更新痛点,抗菌砖(通过银离子抗菌技术,抑菌率达99%)、自清洁砖(光催化涂层实现“雨水一冲即净”)、透水砖(适配海绵城市,透水率超行业标准30%)等技术,正在打开高端市场。与高校合作开发的“负离子健康砖”,上市后客单价提升50%。
●智能化是效率引擎:AI设计岩板纹理(输入户型图,10分钟生成百套方案)、MES系统精准管控窑炉参数(能耗降低20%)、AGV机器人实现“小单快反”(定制订单交付周期从15天缩至7天),数字化改造让传统工厂变身“智慧车间”。陶瓷砖企业需将研发投入占比提至3%以上(头部企业已超5%),像联合高校建立“艺术瓷砖实验室”那样,让技术迭代成为抵御周期的铠甲。
技术创新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“生存题”。陶瓷砖企业需把技术研发作为核心战略,用技术壁垒对抗行业周期。
二、营销创新:从“渠道依赖”到“全域破局”
某建工集团“轮流放假”的短视,本质是对“现金流优先”与“长期信任”的失衡。陶瓷砖企业的营销困局,也源于对工程渠道、传统经销商的过度依赖——当地产项目锐减(2024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降20%),单一渠道瞬间坍塌。
渠道创新要“向下扎根,向新生长”:
●下沉市场是新增量:乡村振兴带动县域新房建设、旧房改造需求,县域建材市场需“轻资产加盟+本地化服务”。某企业县域旗舰店模式,通过“总部选品+加盟商运营”,单店坪效提升30%,2024年在广东、湖南等省签约超50家县域门店。
●家装渠道要“前置介入”:与整装公司、设计师平台深度绑定,从“卖砖”转向“卖空间解决方案”。整装大家居模式中,瓷砖配套率超60%,通过“设计前置+一站式交付”,客单价突破5万元。
模式创新要“拥抱流量,重构体验”:
●直播带货不止于“低价清库存”:打造“设计师选砖指南”“老房翻新案例库”等内容IP,某陶瓷企业抖音直播间聚焦“岩板全屋定制”,单场转化率超8%,2024年线上营收占比达25%。
●线下展厅转型“沉浸式体验馆”:用VR技术还原岩板应用于客厅、厨卫的场景,让消费者“所见即所得”。某品牌在杭州打造的“未来家体验馆”,开业首月客流破10万,连带销售增长40%。
营销的本质是“创造用户价值”。陶瓷砖企业需建立“客户终身价值”思维,像部分企业推行“免费量房+终身维护”,用服务黏住用户,让品牌从“一次性交易”转向“长期陪伴”。
三、稳扎稳打:从“盲目扩张”到“韧性生长”
工程圈乱象中,“断缴社保、拖欠工资”的短视操作,暴露了企业现金流管理与合规经营的漏洞。陶瓷砖企业需警惕“规模陷阱”——盲目扩产、跨界并购,反而加剧资金链风险。
●现金流是生命线:优化供应链账期,与核心供应商签订“柔性供应协议”(淡季锁价、旺季保供),龙头企业通过“集中采购+分批结算”,将原材料成本波动控制在5%以内;收缩非核心业务,把资源聚焦于“高毛利、高周转”产品线,2024年某腰部企业聚焦中高端瓷砖,毛利率超35%。
●合规是底线:足额缴纳社保公积金、践行环保标准,看似增加短期成本,实则规避政策风险(如环保督察停产、劳动仲裁赔偿),更能在资本市场赢得信任(ESG评级高的企业融资成本更低1 - 2个百分点)。某企业通过“光伏+储能”实现生产零碳排,2024年获得绿色债券融资2亿元,利率低于行业均值1.2个百分点。
●人才是根本:技术型人才(研发、数字化)、复合型人才(懂线上运营的销冠)是创新引擎,需建立“股权激励+项目跟投”机制。某企业对核心技术团队实施“虚拟股权”,研发人员年收入中30%与新品营收挂钩,近三年推出12款行业首创产品。
周期之下,静气者胜
工程圈的风暴,是行业“去泡沫、强筋骨”的必经阵痛。陶瓷砖企业身处同一条产业链,更要读懂“稳字诀”:稳技术,筑牢创新壁垒;稳渠道,拓宽生存空间;稳管理,守住发展底线。
当房地产从“增量开发”转向“存量运维”,当消费需求从“有没有”升级为“好不好”,陶瓷砖行业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已在眼前:绿色建材的政策风口(2025年绿色建材营收占比需超30%)、旧改市场的万亿空间(2024年旧改投资超1.5万亿元)、智能家居的场景融合(岩板+智能卫浴成新趋势)……每一次危机,都是“剩者为王”的机遇。
“盛极而衰,否极泰来”,行业的周期律从未失效。陶瓷砖企业若能以“稳”为基、以“创”为翼,在寒冬中攒足实力,待春风拂面时,方能成为穿越周期的“幸存者”,甚至是“引领者”。
(禅城陶瓷协会党支部 供稿)
相关资讯
转载本站文章图片,必须署明来源搜陶网(www.soutao.tv)外地站点加盟热线:0757-82770008,QQ99880500 本站律师顾问:广东中天鼎盛律师事务所:0757-93289933
家居产品导购QQ:632599208 找砖网全国家居经销商Q总群:52515767 中国家居网络媒体Q总群:69235136全国家居职业经理总群86188297 协会支持:佛山市禅城区陶瓷卫浴行业协会
版权所有:佛山市家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粤ICP备11050138号 HTML网站地图